-
安源区“妈妈式”服务优化营商 招商引资活力增强
萍乡市安源区通过创新企业服务模式实现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该区推出“妈妈式”服务机制,对待入驻企业提供全方位支持,着力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难题,显著提升了招商引资吸引力,促进产业升级和就业增长。 一、针对辖区企业面临的实际困难,安源区政府创新性设计了“妈妈式”服务理念。这一模式强调像母亲呵护孩子般无微不至地服务企业,聚焦企业在证照办理、资金融通等核心环节的痛点。在特定时间点,区内设立了专门的企业服务中心,整合政务资源,推行首问负责制和限时办结制度,从而确保服务响应高效化。相关措施严格遵循国家优化营商环境政策,旨在减少企业办事成本和时间延误,为招商引资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妈妈式”服务包含多个具体维度。首先,在证照审批方面,服务中心提供全程帮办导办,协助企业快速完成相关行政手续,避免企业在多头跑腿中浪费资源。其次,针对原材料采购难题,区政府协调供应链资源,例如在关键时期为企业对接可靠供应商,确保生产经营平稳运行。再者,在配套设施建设上,优先完善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如道路、水电等,保障企业扩大再生产所需。这些举措均基于实际企业反馈,体现了政府服务的精细化和个性化,已在公开政策文件中详细阐明。 三、该服务模式显著惠及多家企业,推动了实质发展。以医疗器械产业为例,一家入驻企业通过服务中心帮助,快速取得医疗产品认证,优化生产线提升了产能。在特定年份,该企业不仅保障了医疗物资供应,还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带动了区域产业链协同。另一家高端制造企业在证照办理与融资咨询中获得专项支持,加速了项目落地,使其核心技术和市场竞争力大幅提升。此类案例并非个例,而是源于区内系统化服务实践,得到企业广泛认可。 四、通过持续实施“妈妈式”服务,安源区已吸引一批技术密集型项目成功落户。高端制造业、生物医药等领域的企业因服务保障而选择投资,推动区域经济结构优化和创新发展。相关影响不仅限于产业增长,还包括就业稳定和民生改善,体现了营商服务与招商引资成效的协同效应。政府文件指出,此模式强化了辖区经济发展的韧性和可持续性,为未来优化提供了示范。 五、展望未来,安源区将继续深化“妈妈式”服务内涵,拓展服务覆盖范围。计划将重点落在数字化转型和服务响应提速上,如利用智慧平台实现企业需求智能匹配,进一步提升服务效率和精准度。同时,加强与周边区域合作,共同构建开放包容的营商环境生态,确保招商引资长期动力和区域竞争新优势。
2025-07-31
-
【安源区招商】安源区以招商引资为抓手加速文旅融合 打造"红色安源"旅游新高地
萍乡市安源区通过强化招商引资与项目调度,加快推进旅游产业升级,以安源路矿旅游景区创5A为核心,推动工业遗产与红色文化深度融合。目前全区已形成红色研学、生态休闲、康养度假等多元业态,多个重点项目建成运营,有效带动区域消费增长与产业转型。 一、高位推动旅游项目提质升级 萍乡市安源区将旅游发展纳入重点工程,成立专项工作组统筹安源路矿旅游景区5A创建工作。通过系统规划景区业态布局,重点挖掘"工人运动发源地"历史价值,改造提升路矿工人俱乐部、总平巷等革命遗址,新增沉浸式演艺、矿工生活体验等互动项目。同步完善游客中心、智慧导览等基础设施,申报材料已通过省级初审。 二、构建全域旅游项目体系 萍乡市安源区实施"文旅+"战略,形成三大特色板块: 1.红色文旅板块:红色文旅小镇完成毛泽东故居广场改造,联动安源纪念馆形成研学线路; 2.生态休闲板块:十里花溪景区建成湿地公园与骑行绿道,三湾度假区开放森林温泉酒店; 3.城市消费板块:润达国际综合体引入品牌首店30余家,南正街历史文化街区年接待游客超百万人次。凯光旅游度假区建成水上乐园与植物园,成为赣西亲子游热门目的地。 三、创新项目推进保障机制 萍乡市安源区建立"周调度、月通报"制度,针对土地审批、资金筹措等瓶颈问题,采取专项债与市场化融资结合模式。例如海绵城市建设项目获得国家发改委专项资金支持,中医药养生小镇引入社会资本参与运营。全区旅游项目年度投资完成率达92%,未发生重大延期情况。 四、强化产业融合与品牌营销 萍乡市安源区开发"安源红"系列文创产品,举办工业旅游论坛等主题活动。与井冈山、韶山建立红色旅游联盟,推出"湘赣红色走廊"精品线路。旅游收入占第三产业比重提升至41%,安源路矿景区入选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预备名单。下一步将重点推进景区智慧化改造,争创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
2025-07-11
-
【安源区招商】数字赋能焕新生 传统产业展新姿
安源区通过招商引资打造数字经济产业园,统筹推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通过为焊材等传统产业注入智能化动能,推动生产工艺革新与产能升级,形成创新驱动发展模式。该区以数字化转型为抓手,加速培育区域经济新增长点,实现产业"老树发新芽"的跨越式发展。 一、顶层设计擘画转型蓝图 安源区将发展数字经济列为区域战略重点,制定专项扶持政策。明确以数字经济产业园为重要载体,系统构建覆盖技术研发、场景应用、企业培育的全链条支持体系。通过建立跨部门协同机制,在土地供给、基础设施配套、人才引进等方面形成政策合力,为传统产业智能化改造创造制度环境。 二、数字园区构筑创新生态 安源数字经济产业园集成智能制造示范平台、工业互联网数据中心等核心功能模块。园区引进国内知名技术服务商设立区域赋能中心,提供智能制造诊断、自动化方案设计等公共服务。过去几年间,通过举办数字化转型对接会、开设智能制造训练营等方式,累计帮助区域百余家传统企业建立智能化改造路线图,促成产学研合作项目二十余项。 三、标杆示范引领智造升级 天津市金桥焊材集团萍乡有限公司实施的生产线智能化改造具有典型示范意义。该公司在安源区五陂镇建设的"工业4.0"生产基地,集成物料自动配送、机械臂精准操作、在线质量监测等系统。改造后生产工艺环节实现全流程连续化作业,关键工序采用机器视觉识别技术替代人工检测,大幅提升产品合格率。这种智能化实践为区域制造企业提供了可复制的转型升级样本。 四、技术赋能激活产业动能 智能制造技术在焊材生产领域的深度应用,推动生产方式向柔性化、定制化方向演进。通过构建生产大数据分析平台,企业可实时获取设备运行参数、能耗数据及产能负荷信息,为生产决策提供数据支撑。在保证产品品质稳定性的同时,生产线具备快速切换产品规格的能力,增强企业应对市场变化的灵活性。 五、转型成效释放发展红利 数字化改造推动传统制造企业突破发展瓶颈。实施智能化升级的企业普遍实现降本增效:物料流转效率提升显著,能源消耗指标持续优化,单位用地产出效益迈上新台阶。安源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智能制造设备应用率在过去几年实现跨越式增长,数字化车间覆盖率居萍乡市前列,产业转型升级综合指数稳步提升。 六、融合创新拓展发展空间 安源区探索"智能制造+服务化转型"的融合模式,鼓励企业延伸数字化服务链条。支持装备制造企业开发设备远程运维系统,材料生产企业建设供应链协同平台,推动制造企业从单纯产品供应商向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变。此类创新实践有效拉长区域产业链条,增强产业生态韧性。 安源区将持续深化数字经济与传统产业融合进程,重点培育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服务商集群,建设区域性工业互联网平台。通过建立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健全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体系,力争打造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为资源型城市高质量发展探索新路径。
2025-07-07
有想补充的信息?点我投稿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