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链长制重塑新能源产业竞争力
所属地区:江西
发布日期:2025年07月02日
为推动新一轮能源革命,抓住未来技术变革机遇,江西省组织召开新能源产业链链长制工作专题推进会,系统建立了链长制组织架构与高效协同机制,重点聚焦产业发展瓶颈与潜力方向,全面部署关键任务。此举旨在以链长制为抓手,深化招商引资,优化产业链布局,整合优势资源要素,推动新能源产业综合竞争力跃升,为江西省抢占绿色低碳发展制高点奠定坚实基础。
一、强化体制机制保障,凝聚产业发展合力
会议明确构建了层级清晰、权责匹配的新能源产业链链长制组织架构,由省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省级总链长,统筹协调全省新能源产业发展战略。建立了跨部门、跨区域的联席会议与工作专班机制,重点强化顶层设计、政策衔接与跨部门协作效能。该机制要求各级政府切实履行属地责任,紧密围绕光伏、锂电、新型储能、氢能等细分领域核心环节,动态梳理产业链图谱,精准识别短板弱项与断点堵点。通过制度化的问题收集、转办、督办、反馈闭环管理流程,确保制约产业链发展的关键问题得到高效解决。省发改、工信、科技、能源等部门协同发力,在项目审批、要素保障、技术攻关、市场拓展等方面形成政策合力。该体系强化了对重点项目的全生命周期跟踪服务,显著提升了政策响应与落地效率。
二、深化产业布局与优势发挥,锻造核心竞争力
基于江西省拥有的丰富锂矿资源、可观的风光资源禀赋以及毗邻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的独特区位便利,会议着重部署了优化产业空间布局与强化基础优势的系列举措。核心路径是以头部企业为牵引,重点支持光伏硅片、电池组件、锂电材料及电芯、储能系统集成等环节做优做强,巩固提升产业链关键环节的自主可控能力。例如,发挥宜春“亚洲锂都”在锂资源开发与材料生产的优势,加速形成从采选冶到电池制造的全产业链闭环;依托上饶、新余等地光伏产业集群,提升高效晶硅电池及组件全球市场份额;利用南昌、赣州等地创新资源,加快突破固态电池、钙钛矿等前沿技术。同时,强调因地制宜发展分散式风电、分布式光伏,结合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促进能源生产与消费结构向绿色低碳转型。通过《江西省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现代化建设“1269”行动计划》等纲领性文件的落实,推动各设区市精准定位、错位发展,避免同质化竞争,形成全省“一盘棋”的发展格局。
三、深化招商引资与创新驱动,注入持续发展动能
为加速产业能级跃升,江西省将高水平招商引资与高强度创新驱动列为链长制核心任务。一方面,聚焦产业链关键缺失环节和高附加值领域,制定精准招商目录清单,大力实施“靶向招商”“以商招商”“资本招商”,特别是瞄准全球新能源500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着力引进一批具有引领性、支撑性的重大项目与核心配套项目。优化招商引资考核激励机制,强化土地、能耗、环境容量、金融等要素资源向重大项目倾斜保障。省属国有资本通过产业基金撬动社会资本加大对新能源产业战略投入。另一方面,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部署构建“政产学研用金”深度融合的创新生态。鼓励链主企业联合高校院所共建创新联合体、省级重点实验室、产业研究院等平台,集中攻克高效光伏电池技术、固态电池技术、智能电网技术、氢储运技术等“卡脖子”环节。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完善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首批次新材料推广应用政策。加强新能源领域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的引进与本土培育。通过科技创新与高质量招商双轮驱动,持续提升江西省新能源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与弹性。
四、优化营商环境与开放合作,拓展产业发展空间
链长制高度重视营商环境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水平提升。要求各级链长协调解决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堵点难点问题,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精简涉企审批事项和流程,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打造亲清统一的新型政商关系。落实落细国家及江西省支持新能源产业发展的一揽子财税、金融、价格等普惠性政策。同时,积极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鼓励省内新能源产品、技术、服务“走出去”,深度参与“一带一路”绿色能源合作,支持光伏、储能等优势产品拓展海外高端市场。利用中国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世界绿发会等国际性平台,展示江西省新能源产业发展成果,吸引全球先进要素资源集聚。加强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等区域产业协作,探索共建飞地园区、合作示范区等新模式,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通过更高水平的开放与合作,为江西省新能源产业提供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