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福县非遗保护成果显著 助力地方文化传承与招商引资
所属地区:江西
发布日期:2025年07月20日
近年来,安福县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工作中取得显著成效,通过系统化搜集、整理和申报,不仅为地方文化传承注入活力,也为招商引资提供了独特的文化资源。截至目前,安福县已累计挖掘非遗线索超2万条,重点整理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项目,并成功推动多项非遗技艺进入国家级、省级和市级保护名录,同时建立了完善的传承机制和基地,为地方经济发展与文化软实力提升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系统性普查与整理,夯实非遗保护基础
安福县自启动非遗保护工程以来,采取“全域覆盖、重点突破”的策略,对县域内非遗资源展开拉网式普查。通过走访村落、访谈民间艺人、查阅地方志等方式,累计搜集非遗线索2万余条,涵盖传统技艺、民俗活动、口头文学等十大类别。其中,安福火腿制作技艺、安福表嫂茶等120个项目被列为重点保护对象,安福吃新节、安福垇云火把节等60项民俗活动完成标准化整理。2021年,安福县成立非遗保护中心,专项负责资源整合与档案数字化建设,确保非遗资料可追溯、可研究。
二、分级申报成果显著,提升文化品牌影响力
在扎实的普查基础上,安福县积极推进非遗项目申报工作。2022年,安福火腿制作技艺成功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实现了县域内国家级非遗“零的突破”。此外,6个项目被列入省级非遗名录,7个项目获评市级非遗称号。这些成果不仅填补了地方文化保护的空白,更通过品牌效应带动了相关产业发展。例如,安福火腿因非遗标签的加持,年产值较申报前增长近30%,成为地方特色经济的支柱之一。
三、创新传承机制,激活非遗生命力
为破解“人走技失”的传承难题,安福县于2023年率先建立“非遗传承人认定与扶持办法”,通过资金补贴、传习场所保障等方式,吸引年轻群体参与技艺学习。目前,全县已认定各级非遗传承人40余名,设立传承基地8处,涵盖传统医药、手工技艺等多个领域。其中,安福表嫂茶传承基地通过“非遗+研学”模式,年均接待游客超万人次,间接拉动周边餐饮、住宿消费数百万元。
四、文旅融合赋能,拓展非遗经济价值
安福县将非遗保护与全域旅游规划紧密结合,打造了多条非遗主题旅游线路。2024年初,以安福垇云火把节为核心的非遗文化节首次纳入省级旅游推广项目,吸引省内外游客逾5万人次。同时,当地探索“非遗工坊+电商”模式,推动安福竹编、传统酱酿等产品线上销售,年销售额突破千万元。这种“活态传承”模式既保留了文化根脉,又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新路径。
五、长效保障机制护航非遗可持续发展
为确保非遗保护工作可持续推进,安福县将非遗经费纳入财政专项预算,并联合高校开展技艺研究。2023年,当地与多所院校共建非遗实验室,完成安福古法造纸技艺等3项濒危技术的抢救性记录。下一步,安福县计划出台非遗知识产权保护细则,进一步激发民间创新活力,让传统文化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